0%

Human Resource

人力——最重要的资源。

经验:人力资源的三个原则

金融服务公司拉卡拉的董事长孙陶然是一名连续创业者。他曾经出版过畅销书《创业36条军规》。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上,孙陶然发表了一篇文章,谈公司人力资源的三个原则。

第一个原则是精编,也就是尽可能压缩编制,永远让编制处于不够用的饥渴状态。孙陶然说:“绝大多数时候,公司的成功和人数恰恰是成反比的,不是说人数越多公司的力量就越大,事情成功的概率就越大,恰恰人多有时候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阻碍,好的公司都是编制精简、忙不过来,一个公司中,业绩出色的部门绝对不会是那些人员冗余的部门。对于个人也是这样,越忙的人,你越可以增加事情给他,他一定不会让你失望;越闲的人,你越不敢把事情交给他。”

他的观点是,“虽然公司有很多死法,各种死法的共性是人员臃肿和不加班。”所以,他把精简编制和精兵简政视为人力资源政策的第一要旨,“只有让编制永远处于人手不够的饥渴之中,才能激发人员的激情和斗志,才会逼迫着我们砍掉一些不该做的事情,逼迫我们提升每个人的作业效率,从而使效果更好更高。这点在很多公司都是屡试不爽的。”

第二个原则是优待。企业要少用人,但是对用的人一定要优待,给他们超过同行的待遇。孙陶然说,其实人员离职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,只不过有些损失属于隐形损失,表面看不到,比如交接时间、猎头费、接替者熟悉工作的时间等。

第三个原则是二八原则。80%的业绩是由20%的人创造的,因此,公司必须把80%的薪酬付给20%的人,而不是搞大锅饭。孙陶然说,搞大锅饭就是打击20%先进者的积极性,而对这些人的打击其实是对组织80%生产力的打击,因此,“管理者必须记住,大锅饭就是照顾后进,若照顾后进就是对先进的不公;若对先进不公就是对全体的不负责任。”

腾讯: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

这条音频给你介绍腾讯HR怎样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。

人力资源这份工作看起来容易,但是做好却很难。有什么好的方法吗?最近,在腾讯大学举办的远航计划项目第二期课程中,腾讯高级副总裁,人力资源负责人奚丹分享了他的经验。要知道,腾讯对HR的特色要求就是要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。这次,奚丹用三个故事分享了他们是如何用产品思维做人力资源的,我来给你说说。

奚丹分享的第一个故事是腾讯最有名的福利——安居计划,应用的产品思维是从表面现象挖掘本质,找到员工的真实需求。对员工流失情况做数据分析是腾讯HR日常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,2012年,HR发现,毕业进公司满3年的毕业生流失率非常高,达到了普通员工流失率的3倍。而入职3年的毕业生正是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刚刚培养起来的骨干。所以,分析他们的离职率很有必要。

如果单从数据表面看,离职理由主要有三个:继续深造、职业发展和家庭原因。但是,HR团队做了深入访谈,结果发现了一个没想到的关键因素,那就是丈母娘。要知道,2012年前后刚好是深圳房价快速攀升的阶段,毕业三年又到了结婚年龄,很多人就会选择回到家乡或二线城市,因为这样可以满足丈母娘结婚必须有房子的要求。

了解到真实原因后,腾讯后来就推出了安居计划:公司拿出一笔基金,免息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员工,帮助员工提早买房。毕竟,这些员工将来一定是买得起房子的,只不过需要把这个周期提前,如果找银行贷款也贷不到很多钱,更何况腾讯账上有很多现金,本金和利息成本也是腾讯在人才保留上愿意投入的。结果几年下来,在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的外部环境下,参与安居计划的员工流失率不到1%。

奚丹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如何做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,应用的产品思维是:变被动为互动,让员工参与其中,理解和收获才会更大。很多公司的新员工培训都会“灌输”公司企业文化,俗称“洗脑式”培训。腾讯最早的新员工培训也是这样,但是后来做了改革,腾讯缩短了授课时间,同时增加了一项课后作业,那就是要求新员工找一位公司老同事访谈,挖掘他们身上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故事,回来后分组讨论分享。这个小变化带来了很好的效果:过去,新员工特别是技术员工比较害羞内向,只是跟自己的团队交流,但有了“达人访谈”后,他们在公司电梯和食堂里,都会主动跟老同事攀谈,也对公司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,同时还建立了人脉。

奚丹分享的第三个故事是绩效体系的改进,应用的产品思维是:小步快跑,逐步迭代,既能响应业务需求又能不断纠错、完善方案。腾讯早期的绩效考核分S、A、B、C四档,其中S最优秀,C最差。随着公司快速发展,很多业务成为行业第一,管理者和HR都希望把考核更弹性化,把考核结果调整为五档,肯定大部分员工的表现,凸显一头一尾,好的表彰和发展,不好的鞭策甚至淘汰。但是,旧的绩效体系运作了十几年了,根深蒂固,改变起来很困难。这该怎么办呢?HR就思考能不能像做游戏产品一样,先逐步测试,磨合之后再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逐步解决。因此在这个“四档变五档”的一年半里,一共做了三轮迭代。

第一轮,腾讯HR先遵循那句话“自己出的狗粮自己先尝”。所以考核变革先在300人规模的HR团队试点,收到很多吐槽,根据吐槽点又对方案做了修改;第二轮,寻找3000人规模的典型业务部门进行试水,又发现了很多问题,比如业务部门对HR术语不理解,也会有一些新的矛盾等等。基于这些反馈,又对方案做了一轮优化;第三轮就是全公司推广。经过前面两轮试水,在全公司推广时,虽然还会听到一些不同声音,但已经大大降低了员工对新体系的不适应或排斥心理。

以上就是奚丹关于“如何用产品思维做好人力资源”的分享,供你参考。

招聘:没有职位空缺也应积极招人

大部分公司都会在缺人时招人,没有空缺后就停止招聘。不过,有观点认为,不管公司有没有空缺,都应该一直吸纳优秀人才。纽约公关公司 Prosek Partners 的合伙人凯伦·戴维斯(Karen Niovitch Davis)说:如果你只在有需求时招人,假如最合适的人选当时无法配合,你就只能退而求其次。

怎样在没有空缺时,把握住人才资源呢?职场专家西泽·哈曼(Heather Huhman)在美国《企业家(Entrepreneur)》杂志上分享了4个方法。

第一,找出公司的忠实信徒。哈曼建议,管理者可以找出那些衷心认同自己公司理念的人,这类人通常充满热情,愿意全心投入工作。

第二,随时随地都在招人。哈曼建议,经常把“抱歉,我们现在不缺人”挂在嘴边的管理者,应把这句话换为“我们随时都在招人”。当你发现具有潜力的人时,无论对方是否具备相关从业经验,都应找机会面谈,思考对方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的好处与坏处。

第三,主动出击。对于创业公司来说,快速成长期需要大量人才,如果等最后一刻才开始找人,就太晚了。另外,对于一些流动率强、需求量高的职位,应该把招人当作一种常态,以备不时之需。

第四,用实习计划把握年轻人。通过实习生计划,公司可以扩充人力资源库,而且从实习生中选拔人才时也有参考依据。西泽·哈曼建议,公司应适当在实习计划里培训人才,依照每个实习生的不同属性,思考他们适合的工作类型,并给予指导和培养。

警惕!你的人力资源部,正在迫使优秀员工辞职

2016-11-14 刘润 罗辑思维

优秀员工 薪水和奖金
打怪升级 晋升 职业生涯管理
变革时代 辞职 转型

所有的战略,最终都要通过人来实施。没有优秀的员工,一切愿景,都是空谈。

但是,在帮助很多企业转型的时候,我很痛心地发现,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,正在劝说他们最优秀的员工,尽快离开公司。

为什么会这样?

1 什么决定了你的薪水?

我们首先必须深刻了解成熟公司的人力资源架构。

成熟公司的人力资源架构,通常是由“职位”和“级别”双系统构成的,类似于军队的职务(比如:司令)和军衔(比如:上将)的体系。

职务、军衔有紧密关联,但不是一一对应的。比如,军衔是少尉的军官,是几乎不可能做司令的。再比如,在某著名的外企人力资源架构中,就有一个规定:级别不到XX,是不可以做总监或以上职位的。

于是,一个军官,或者一个员工,在这套双系统中,打怪升级。我们把这套打怪升级的系统,叫做:职业生涯管理。

这套“职业生涯管理”系统,在越成熟、越大的公司中,就越复杂。

比如,有些公司,在“职位”、“级别”之外,又引入了“带宽”的概念,就是每一个“级别”可以对应的薪水浮动空间。下一级别的顶部,和上一级别的底部,员工可以拿到的薪水,通常有20%左右的重复空间。

这样的设计,其实是给涨薪不升职,留下操作空间。

很多求职者也许都不知道,你的薪水和你的职位虽然有关系,但其实本质上是由“级别”决定的。如果入职时只关心薪水,不问一下级别,而你未来的老板和人力资源部,把你的薪水,放在低级别的顶部,而不是高级别的底部,将可能耽误你1-2年的晋升速度。

还有的上市公司,在“职位”、“级别”、“带宽”之外,又引入了“股票级别”的概念。这些公司用“股票级别”,来定义你的“潜力”。

因为它们相信:工资发给本职工作,奖金发给突出贡献,股票发给未来潜力。

2 变革时代,公司“游戏系统”的危机

你看到这里,是不是觉得,这些参数很像网络游戏里的各种指标值?是的。

一个成熟的公司管理员工,就和网络游戏一样,让他不断打怪升级。越成熟的公司的指标体系越复杂、一个指标下的升级台阶越密集。

然后,在这套基于指标体系的“职业生涯管理”系统,成熟公司开始定义时间轴。大部分公司定义了每年一次的大升级,有些公司增加了半年一次的小升级。“职业生涯管理”系统,根据总共的玩家数,按比例发放总额确定的奖赏,让大家争抢。

这是一套流程非常成熟、逻辑极度自洽的管理体系。

我在很多场合,听到不少成熟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,非常自豪地宣讲他们的这套系统。似乎你学了这套系统,也可以获得和他们一样的成功。

但是,这套系统有一个重大的问题:内部的确定性,必须由外部的确定性支持;同时内部的机会,必须比外部的机会多。

但是,突然一夜之间,时代变了。

最近三五年,成熟企业的“游戏系统”之外的世界,发生了重大的变化。“完美的系统”,立刻变成枷锁。

3 跳槽:优秀员工的最佳策略

我们假设有一个级别是7的优秀员工,很想要升职到13(做总监的最低级别),怎么办?

在过去,他只有打怪升级。按照平均打怪速度,两年升一级,要12年才能做上总监。天啊,你就熬吧。就算你极度优秀,年年破格,在所有同事的嫉妒中一飞冲天,每年升一级,也要6年才能做上总监。

可是,在今天,外部环境变化开始比内部快,如果真的很优秀,他的最优选择是什么呢?辞职!

世界变化很快,外部充满机会。这是一个优秀员工,很快能找到另一家很优秀的公司,即便做一样的工作,可能薪水至少涨30%,级别升一到两级,职位高一级。

这是快速变化的世界“挖人”的成本,很多公司,用金钱换取时间。于是,这个优秀员工就通过跳槽的方式,节省了1年的无效打怪时间。

两年之后,他经验更加丰富,然后再次跳槽,薪水涨30%-50%,级别又涨两级,职位再升一级,更加抢手。

再过两年,也就是从原公司离职四年之后,他发现原公司的总监职位招人,来应聘。原公司人力资源部,发现他的市场价格、经验丰富度、级别等,都符合总监职位要求,又更熟悉本公司的业务,很有可能就给了他这个职位。

这样,他就花了四年时间,三次跳槽,做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总监,省掉了八年打怪时间。

这是优秀员工在变革时代的最佳策略。那么对于平庸的员工呢?因为对自己没信心,不敢跳槽,他们的最佳策略是:选择慢速,但是保险的升级道路,留在公司。

优秀的人选择离开,平庸的人选择留下。你的公司,很快将变成一个被掏空的“白兔成窝”公司。

4 为啥留不住优秀员工?

还是引用我的新书《趋势红利》中的观点:

企业分为创业期、成熟期、转型期。外部飞速变化的时代,很多公司都进入了“转型期”。在“成熟期”应用得如鱼得水的、近乎完美的人力资源制度,不一定适应“转型期”。

你曾经最引以为豪的人力资源系统,正在使劲劝说你最优秀的员工辞职。

本文由作者 刘润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。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。

罗胖曰:

一个孤立的系统,当然追求总体稳定和内部公平。
而一个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系统,最合理的目标则是——
追求和员工的协同进化。
这至少包括以下几点——
1.只和最优秀的伙伴合作。
所以,招聘比培训重要。
2.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。
所以,资源供给比行为管控重要。
3.播撒基因。
所以,离职员工不是敌人,而是战友。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